我国已晋升仪器仪表生产大国行列,无菌欧冠中文官网
各行各业都要求技术创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向前发展不被抛弃。我国的仪器仪表行业也抓住发展的优势期,布局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
我国已步入仪器仪表生产大国行列通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了相当的产业规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我国仪器仪表行业应牢牢抓住发展的战略优势期本着“创新优先、重点突破、技术融合、夯实基础、多元投入”的原则,布局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
我国仪器仪表工业在起步比较晚的情况下经过20年不懈的努力成为常用仪器仪表的生产大国市场销售的呢额屡创新高研发和生产体系也日益健全。经过飞速发展我国的仪器仪表市场竞争格局悄然发生改变。
目前变送器、实行器、测绘仪器、金属材料试验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实验分析仪器等中高档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行业技术上总体已达到的中等国际水平少数产品接近或达到当前较高国际水平。
随着节能降耗、减少排放和低碳经济成为国家长期国策出现了一批高速发展的新型产业。例如风电、核电、智能电网、高速列车和轨道交通等这些产业对仪器仪表来说都是巨大的市场增长点。在风电领域国家将按照融入大电网建设大基地的要求力争用10多年时间形成几个上千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风电总装机容量的目标从原规划的2020年达到3000万千瓦已经提升至如今的1亿千瓦。这些领域的政策调整将使一部分仪器仪表行业传统的市场需求有所减少提醒各方对市场的重新认知和定位。
近几年国家提出“两化融合”这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升级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从装备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发展的重要途径。“两化融合”中所需要的信息都是来自于底层的装备因此对设备自动化和生产线自动化提出了很大的需求。国家出台的十大振兴规划中纺织、轻工业、钢铁、船舶等都提到了设备对自动化和智能化的要求。仪器仪表作为常识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多学科的综合体是高端制造装备的不可或缺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对民生关注的大大提高一些与民生相关的需求也提到日程上来。例如对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突发事故的检测报警、环境和气候监测等相关的仪器仪表的要求源源不断的出现可以说抓住一个问题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片市场这就需要仪器企业多加强民生意识不断挖掘近在咫尺的市场潜力让高科技仪器真正造福于社会。
高科技化是现代仪器仪表的主要特征是现代工业的核心技术之一。同时是振兴仪器工业的必由之路分析仪器及其产业的发展将会成为发展主流。非常传统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势将打破仪器仪表市场的竞争格局为仪器仪表工业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新的动力。
解读《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
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4年版)》已于2014年12月19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联合发布。近日,工信部发布了关于《目录》有关情况的解读。
一、《目录》修订发布的背景
一是满足国家环境保护目标任务的新要求。近几年,国家持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排放标准不断提升,新建治污设施和升级改造规模空前。特别是去年国务院发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通过十条35项综合治理措施,强化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对可吸入颗粒物、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目标;目前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也已经基本编制完成,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正在加快推进。此外,新的环境保护法已正式实施,过去的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环境监管不足、执法力量不够等情况将得到有效扭转。政策约束必将带来对环保装备的巨大需求。
二是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环保产业,对拉动投资和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提出产业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国产设备和产品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加强引导,加快重点领域相关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广和产业化,来带动产业发展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是环保装备产业快速发展的自身需求。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和一系列经济技术政策的推动下,环保装备快速发展,产业技术水平明显提升。自2011年以来,环保装备制造业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速,2013年全行业总产值3600亿元左右。在科技研发,新产品推广,重大装备制造及应用等领域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例如:2011版《目录》中,列入研发类共72项,此次修订后,仍保留在研发类的只有2项,其余均转入或合并到应用、推广类,说明新产品、新技术得到了良好的推广应用,同时,也验证了《目录》有明显的导向作用。
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我国环保装备产业的总体供给水平尚处于可满足现实需求的一般水平上,前沿技术研发不够,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率仍在10%以下,造成环境工程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偏高,而且运行不稳定。从进出口情况看,国产装备出口始终处于起步阶段,而且集中在中低端产品,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反观国外,环保产业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技术装备的原始积累,高科技技术与环保产业的融合成为主流趋势,产业发展模式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输出技术,提供核心关键设备和零部件,产业利润率远远高于国内。
在此背景下,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国发[2013]30号),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环保部于2013年底启动《国家鼓励发展的重大环保技术装备目录(2011年版)》的修订工作。
二、《目录》的主要特色
《目录》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科技部、环保部共同编制发布。共向全行业570多家企事业单位征集了1200项技术装备,在此基础上,广泛征求相关部门及行业协会、专家、企业的意见,经过两轮评审和公示,最终形成2014年版《目录》。《目录》包括107项技术装备,其中开发类22项,应用类31项,推广类54项;涵盖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物处理、噪声与振动控制、资源综合利用、环境监测专用仪器仪表、环境污染防治专用材料和药剂、环境污染应急处理八个领域。《目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以需求为导向,强化供需对接。《目录》瞄准国家在环境保护工作方面提出的目标任务,以满足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控制为工作目标,提出了一批先进适用的环保技术装备。其中,大气类技术装备25.2%,水类23.4%;在应用领域上,涵盖市政、火电、钢铁、水泥、石油化工等重点行业。
二是技术先进,并具有一定前瞻性。《目录》在2011年版的基础上,新增2011-2014年间新研制的治理效果明显提升、资源综合利用程度显著提高、具有明显节能降耗与协同处理效果的先进环保技术装备。在技术参数选择上,小部分技术装备以当前排放标准为依据,大部分技术装备的性能都高于排放限值。尤其是针对当前雾霾、土壤和地下水修复、污泥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以及当前尚未引起行业足够重视,但未来市场前景广阔、代表今后技术发展趋势的部分前瞻性技术也纳入《目录》,如正渗透、生态修复、二氧化碳捕集和封存技术装备等。
三是分类明确,引导性强。《目录》按照技术所处的不同阶段,分为开发、应用、推广三类,其中开发类指环境污染防治装备从技术研发到首台套应用之前的本土研发制造的环保技术装备;应用类是指首台套装备,可以延伸到经过实验室研发、中试,并取得少数几个示范应用的技术装备;推广类定义为技术成熟,示范应用效果良好,下一步急需产业化和大规模推广的装备。这种分类能够直观了解技术装备的成熟度,有利于用户单位、社会资本、装备制造企业等需求方按照自身的需求更好的对接,减少磨合,提高效率。
四是科技引导和供需对接形成合力推动产业化发展。2011年版目录由工信部和科技部组织编制并联合发布,主要的思路是通过研发来提升产业的科技含量,最后公布的目录中开发类有72项(占比为67%)就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由于缺乏来自用户群体最直接的环境需求,目录的高技术装备针对某些治污领域显得高屋建瓴,很难落地,效果打了折扣。今年,环境保护部加入了修订发布的行列,为目录的编制注入了环境需求的引擎,真正实现了科技引导、产业化发展和供需对接的完美结合,也将使科技研发-示范应用-产业化-推广应用的良性循环贯穿整个产业链,迅速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
三、发布《目录》的意义
《目录》将引导环保装备制造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发研制符合市场需求、适应我国污染物特征的先进环保技术装备,通过产品结构调整,扩大市场份额,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形成我国环保装备制造业龙头为主、中小企业配套的企业格局;引导社会资金和装备制造企业转向环保,明确进入环保领域的切入点,通过对高科技的投入,改善当前产业的薄弱环节,整体提升行业水平,实现均衡发展;通过后续的鼓励目录依托单位,引导用户单位积极采购目录所列技术装备,提高先进环保技术装备的市场占有率,提升治污设施效率,逐步降低环境工程投资和运行成本。